终生未与母亲和解,却是顶级的心理专家

1、毒鸡汤的瞎倡导。

许多心理学的鸡汤文章,都根据一些碎片化理解的原生家庭理论,过分夸大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更有一些文章会倡导者大家放下过去的种种伤害、与原生家庭和解,甚至宣称:不和解便不能获得此生的幸福。

而真正的原谅与和解,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强迫和倡导。更没有人有这样的权力去强迫别人原谅,因为每个人的伤害只有自己经历过,从来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而当你还不能原谅的时候,强迫自己去原谅并不是一个恰当的选择。

而我们可能更需要知道和了解的是,原谅不原谅,和解不和解,不影响你此生的幸福与成功。

2、一个恶毒的母亲、一个不原谅的孩子。

20世纪初,美国一个犹太移民家庭,塞缪尔和罗斯夫妇在1908年4月1日,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他们给他取名为亚伯拉罕。之后他们又生了3个男孩3个女孩。

笃信、痴迷于宗教的主妇罗斯经常对亚伯拉罕说,如果你要是做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往往就是她自己不喜欢孩子做的事情),上帝就要毁灭你。

她曾经对亚伯拉罕说:你要是从窗子里爬出去,你就不会再长个了!随着小亚伯长大,他发现罗斯说的不是那么回事,包括他爬了窗户之后也一直再测量自己的身高,一直是在长高的。

在亚伯拉罕的童年,父亲塞缪尔出于出婚姻的失望对妻子的失望,经常在家以外的地方消磨时光,以避免在孩子们面和妻子发生冲突。那个年代就像中国的目前,很多夫妻的婚姻名存实亡,但是为了孩子,凑合在一起。

这就导致了罗斯的情绪极其不稳定,在小亚伯的记忆中,母亲罗斯是一个极端自私、吝啬和随时会爆发的人。她甚至给冰箱的门上锁,只有当她想给自己弄东西吃的时候打开冰箱,允许孩子们吃一点零食。

有两次极端的经历导致了亚伯对母亲充满了恨意,直到成年后都不能释怀。

亚伯拉罕非常喜欢音乐。有一天他正在欣赏自己刚得来的好唱片的时候,罗斯走进来警告他要立刻把唱片收起来。由于他正在醉心于新收藏的唱片,所以没有听见。当他离开房间几分钟再回来的时候,罗斯正在拼命的踩踏这些唱片,还愤怒地吼他:“我告诉你什么了?我告诉你什么了?”

罗斯用鞋跟儿使劲地把所有的唱片都跺碎,然后带着一副心满意足的表情离开了了房间,亚伯拉罕无法理解她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想达到的目的。

还有一次,亚伯拉罕发现了两只可爱的小猫被人遗弃了,就把它们带到了家里的地下室,结果被罗斯发现了。小亚伯拉罕当时正在用碟子给小猫喂奶,罗斯歇斯底里地把小猫一只一只拎起来,当着吓呆了的儿子面把小猫的头向地下室的墙猛撞,直到把它们撞死。

亚伯拉罕在成人后的回忆中写道:

“我是一个极不快乐的孩子,我的家庭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家庭,我的母亲是一个可怕的人,我没有朋友,我是在图书馆和书籍中长大的,但是奇怪的是过着这样的童年生活,我居然没有患神经病精神病。”

亚伯成年后,在公开场合对母亲的评论也都几乎不带感情、负面评价为主。甚至罗斯去世后,他也拒绝出席她的葬礼。对母亲,亚伯拉罕一生的态度都是:恨和不原谅。

终生未与母亲和解,却是顶级的心理专家

3、亚伯拉罕一生的成就与幸福。

亚伯拉罕一生,从来没有和母亲和解。

在罗斯有生之年里,他只去看望过她几次,在中年,他曾经这样写他的母亲:

我对她的反应,以及所有的怨恨和反感不仅在于她的外在形象,而且在于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她的吝啬,她对这个世上的人缺乏爱心,哪怕是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的自恋,她对黑人的偏见,她的损人利己,任何人如果与她看法不同,她都认为对方是错误的,她对其父母和兄弟姐妹都缺乏亲人的关怀,她只有动物一样的自私的只顾自己的本能……

然而,亚伯拉罕的一生成就、成功与家庭幸福,却给那些宣扬什么不和解不原谅父母就不幸福的人一个响亮的大耳光,同时也让那些说什么原生家庭决定一生的为心理学家无地自容。

1926年他入学康乃尔,三年后转至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心理学,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心理研究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

1967 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他的诸多著作广泛流传,其中《动机和人格》成为心理学的必读经典,他的需求层次理论更是深入到心理学、教育、管理等各个领域被人们所熟知。

他的全名是: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他是世界公认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

4、马斯洛用一生验证:自我实现对人生的幸福更重要。

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大多数会将两者合并)。

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对于真善美等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包括: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马斯洛针对他认为的自我实现者进行了长年的研究和分析,最终得出了一些结论,认为自我实现者有以下这些人格特征:

(1)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

(2)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

(3)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实现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献身于某种事业或使命,并能全力以赴。与常人相比,他们工作起来更刻苦、更专注。对他们来说,工作并非真正的劳苦,因为快乐恰恰寓于工作之中。)

(5)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

(6)具有自主性,在环境和文化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7)具有清新隽永的欣赏力。

(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

(9)对人充满爱心。

(10)具有深厚的友情。

(11)具备民主的精神。

(12)区分手段与目的。

(l3)富于创造性。

(14)处事幽默、风趣。

(15)反对盲目遵从。

在研究中,马斯洛发现真正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是安全、爱、自尊等都得到适当满足,自身也已经形成持久的价值观、意志力以及稳定的爱情关系,也能够明确自己要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而更大多数的年轻人,可能需要积极努力去追求、达到这一水平。

反观这些标准,没有一条是需要必须与原生家庭和解才能获取和达到的。而马斯洛自己,幸福的中年、晚年,富有价值感和成就的一生,没有因为他的不原谅而让他的价值和幸福有任何的减损。

他的一生,用行动而非理论,验证并且告诉世人:幸福来自于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而非对伤害的原谅与和解。

是否与原生家庭和解,是否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比起人的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来说,根本就不重要。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在电脑端页面右侧联系客服,我们会妥善处理。本站可以添加推广信息,欢迎与本站内容相关的自媒体入驻,或者授权我们转发内容。大家一起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1)
上一篇 2019-10-05 16:21:29
下一篇 2019-10-05 16:50:41

推荐内容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